获评全国文明村镇!惠济区花园口镇何以“花开满园”?
获评全国文明村镇!惠济区花园口镇何以“花开满园”?
获评全国文明村镇!惠济区花园口镇何以“花开满园”?河南日报(hénánrìbào)客户端记者 祁道鹏
5月23日,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。会议表彰了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、文明单位和第三届(dìsānjiè)全国文明家庭、文明校园,其中,郑州市惠济(huìjì)区花园口(huāyuánkǒu)镇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。
花园口镇素有郑州市(zhèngzhōushì)“北大门”之称,北临黄河,南界贾鲁河(jiǎlǔhé),沿黄河大堤呈带状分布。郑新黄河大桥、郑州黄河公路大桥横跨黄河,京广高铁穿境而过,S312、北四环贯通东西,花园路、中州大道飞架南北,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。辖区(xiáqū)总面积47.56平方千米(píngfāngqiānmǐ),下辖8个行政村(xíngzhèngcūn),1个社区,常住人口4.6万人。
近年来,该镇从思想引领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产业兴旺(xīngwàng)等维度狠下功夫,将文明村镇创建、产业发展和(hé)群众生活所需深度融合,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,先后荣获“河南省(hénánshěng)经济发达镇”“河南省文明村镇”“河南省卫生(wèishēng)乡镇”称号。
理论宣讲如沐春风、干部带头全民参与、榜样引领(yǐnlǐng)凝心聚神、移风易俗深入人心……文明村镇创建中,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坚持两手抓(liǎngshǒuzhuā),在提升镇容村貌的同时,深入开展(shēnrùkāizhǎn)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让人居(rénjū)环境美起来、乡风(xiāngfēng)民风树起来,通过“内外兼修”,文明之风吹遍大街小巷,群众感受到了乡村的蜕变和文明的力量,在全镇上下描绘出一幅环境美、人文美、风尚美的生动(shēngdòng)画卷。
聚焦“新图景” 打造(dǎzào)“文明之本”
初夏时节,走进(zǒujìn)花园口镇申庄村,满村色彩纷呈,处处美景。该村依托资源优势,号召村民主动参与(cānyù)环境整治,精心打造庭院式民居,切实改善村民生活(shēnghuó)条件(tiáojiàn)和居住环境。勤快的村民陈大姐正在自家院子门口修剪花枝,谈起村里近几年的新变化,她(tā)滔滔不绝:“建设美丽(měilì)庭院不仅让环境变美了,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了,大家都过上了‘美丽’新生活。”
近年来,花园口镇深入践行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"的发展理念,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文明村镇创建有机融合(rónghé),通过实施"见缝插绿、应绿尽绿",高标准打造了(le)八堡村植树点、石桥村花镜、金洼(jīnwā)干沟绿化等(děng)生态点位,新增绿化面积230余亩。
如今,全线贯通的(de)S312林荫大道宛如绿色丝带(dài)(sīdài),"一廊、两线、三区、八景"的生态(shēngtài)廊道(lángdào)景观结构渐次展开。黄河、索须河、贾鲁河等蓝色水系与黄河大堤、生态廊道示范段等绿色长廊交相辉映,构建出"水清岸绿、城水相依"的生态格局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沿黄生态景观带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。
为解决S312沿线村庄生活污水(wūshuǐ)无处排放问题(wèntí),先后投入400余万元,通过采取“截污纳管”的方式,成功让13个自然村就近接入市政管网(guǎnwǎng),彻底解决近4万人生活污水排放问题,打通农村(nóngcūn)污水治理“堵点”。
聚焦“新思想(sīxiǎng)” 铸造“文明之魂”
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(wǔgè)一伙儿在宽敞的广场上嬉闹玩耍,妇女们伴(bàn)着欢快(huānkuài)的音乐舞动着身姿,老人们聚在一起听戏聊家常,到处是欢声笑语,一幅幅温馨和谐、生动多彩的乡村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……在花园口镇,这样(zhèyàng)的场景比比皆是。
在扮靓“面子”的同时(tóngshí),花园口镇更注重“里子”提升。
近年来,该镇以文明(wénmíng)村镇创建为抓手,用足用活(yònghuó)“家门口”资源优势,依托(yītuō)9个村(社区)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农家书屋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,积极开展“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基层”等各类宣讲活动(huódòng)40余场;
镇、村(cūn)成立多支志愿服务队,常态化开展(kāizhǎn)(kāizhǎn)移风易俗、民生服务大集市、环境卫生整治等(děng)志愿服务活动(huódòng)300余次;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,结合春节、元宵、清明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阳等传统节日,组织开展插花、包粽子、做花灯等主题(zhǔtí)实践活动200余场次;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,大力挖掘先进典型,开展“乡村光荣榜”“星级文明户”“文明家庭(jiātíng)”“美丽庭院”等选树宣传活动,提振乡村精气神,营造文明幸福生活氛围。
聚焦“新治理” 激活(jīhuó)“文明之泉”
花园口镇把党建作为引领文明建设的“红色引擎”,依托党建引领网格(wǎnggé)化基层(jīcéng)治理,号召辖区140余名网格员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“事事抓到实处”的执行力,在(zài)精细管理、网格分包等基层治理前沿工作(gōngzuò)中奏响“为民服务、温暖人心”的和谐曲。
据悉,该镇已成功试点开展“诉调、警调、访调”融入网格化平台,利用网格长及民调员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等优势,全年归集矛盾纠纷事件359件,化解(huàjiě)率98.3%,将风险事项化解在基层(jīcéng),将和谐稳定在基层,以基层党建的“针”,穿起(qǐ)社会治理(zhìlǐ)的“线”,将党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,切实凝聚起文明建设(jiànshè)的强大合力。
聚焦“新风尚” 厚植“文明之根(zhīgēn)”
一直以来(yǐlái),花园口镇就有重视教育、重视人才的好传统,为辖区优秀高考学子专门设立“惠风花开”奖金,累计奖励优秀学子141名、39万余元,并连续(liánxù)11年开展优秀高考学生座谈(zuòtán)活动,引导新生代青年懂得感恩、保持(bǎochí)初心、心系家乡、回报社会,号召全镇学子以他们(tāmen)为榜样,脚踏实地,努力拼搏,在全镇营造了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,推动精神文明建设,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上(xiàngshàng)向好。
同时,该镇结合乡村振兴,把深化移风易俗、树立(shùlì)文明(wénmíng)新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,完善村规民约(yuē),将移风易俗、文明乡风、家风传承(chuánchéng)等理念融入村规民约,强化村规民约的约束性、引导性,切实让村规民约“约”出文明新风;成立移风易俗领域集中整治工作专班,通过实地走访、座谈调研等形式(xíngshì),对辖区8个村进行(jìnxíng)全面摸排,充分发挥红白(hóngbái)理事会的积极(jījí)作用,制定红白宴请标准10余条,持续完善“一约四会”村民自治制度,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当地农村红白事,有效遏制陈规陋习,让群众从移风易俗“见证人”成为“主体人”,从文明新风“旁观者”成为“参与者”再到“传承者”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思想(sīxiǎng)保证(bǎozhèng)和精神力量。
一个个和谐美丽的村庄、一座座(yīzuòzuò)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、一户户幸福和美的文明家庭(jiātíng)……如今的花园口镇,道路更加宽阔平坦,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,农村(nóngcūn)人居环境不断提档升级(shēngjí),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美丽画卷正在该镇徐徐展开。
“花园口镇的生态资源(zīyuán)和文化资源都非常丰富,我们(wǒmen)将依托(yītuō)沿黄这一优势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,培育文明向上的和谐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(chúnpǔ)民风,推动农业全面升级、农村全面进步、农民全面发展,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”花园口镇党委负责人说。
乡村振兴,乡风文明(wénmíng)是“催化剂”。花园口镇坚持将推进移风易俗、培育文明乡风作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(de)(de)重要抓手(zhuāshǒu),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入手,用乡风文明“软实力”筑牢乡村振兴“硬环境(yìnghuánjìng)”。下一步,该镇将着力擦亮乡风文明“底色”,塑造乡村振兴之“魂”,因地制宜,顺势而(ér)为,不断提振群众精气神,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。
河南日报(hénánrìbào)客户端记者 祁道鹏
5月23日,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。会议表彰了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、文明单位和第三届(dìsānjiè)全国文明家庭、文明校园,其中,郑州市惠济(huìjì)区花园口(huāyuánkǒu)镇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。
花园口镇素有郑州市(zhèngzhōushì)“北大门”之称,北临黄河,南界贾鲁河(jiǎlǔhé),沿黄河大堤呈带状分布。郑新黄河大桥、郑州黄河公路大桥横跨黄河,京广高铁穿境而过,S312、北四环贯通东西,花园路、中州大道飞架南北,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。辖区(xiáqū)总面积47.56平方千米(píngfāngqiānmǐ),下辖8个行政村(xíngzhèngcūn),1个社区,常住人口4.6万人。
近年来,该镇从思想引领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产业兴旺(xīngwàng)等维度狠下功夫,将文明村镇创建、产业发展和(hé)群众生活所需深度融合,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,先后荣获“河南省(hénánshěng)经济发达镇”“河南省文明村镇”“河南省卫生(wèishēng)乡镇”称号。
理论宣讲如沐春风、干部带头全民参与、榜样引领(yǐnlǐng)凝心聚神、移风易俗深入人心……文明村镇创建中,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坚持两手抓(liǎngshǒuzhuā),在提升镇容村貌的同时,深入开展(shēnrùkāizhǎn)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让人居(rénjū)环境美起来、乡风(xiāngfēng)民风树起来,通过“内外兼修”,文明之风吹遍大街小巷,群众感受到了乡村的蜕变和文明的力量,在全镇上下描绘出一幅环境美、人文美、风尚美的生动(shēngdòng)画卷。
聚焦“新图景” 打造(dǎzào)“文明之本”
初夏时节,走进(zǒujìn)花园口镇申庄村,满村色彩纷呈,处处美景。该村依托资源优势,号召村民主动参与(cānyù)环境整治,精心打造庭院式民居,切实改善村民生活(shēnghuó)条件(tiáojiàn)和居住环境。勤快的村民陈大姐正在自家院子门口修剪花枝,谈起村里近几年的新变化,她(tā)滔滔不绝:“建设美丽(měilì)庭院不仅让环境变美了,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了,大家都过上了‘美丽’新生活。”
近年来,花园口镇深入践行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"的发展理念,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文明村镇创建有机融合(rónghé),通过实施"见缝插绿、应绿尽绿",高标准打造了(le)八堡村植树点、石桥村花镜、金洼(jīnwā)干沟绿化等(děng)生态点位,新增绿化面积230余亩。
如今,全线贯通的(de)S312林荫大道宛如绿色丝带(dài)(sīdài),"一廊、两线、三区、八景"的生态(shēngtài)廊道(lángdào)景观结构渐次展开。黄河、索须河、贾鲁河等蓝色水系与黄河大堤、生态廊道示范段等绿色长廊交相辉映,构建出"水清岸绿、城水相依"的生态格局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沿黄生态景观带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。
为解决S312沿线村庄生活污水(wūshuǐ)无处排放问题(wèntí),先后投入400余万元,通过采取“截污纳管”的方式,成功让13个自然村就近接入市政管网(guǎnwǎng),彻底解决近4万人生活污水排放问题,打通农村(nóngcūn)污水治理“堵点”。
聚焦“新思想(sīxiǎng)” 铸造“文明之魂”
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(wǔgè)一伙儿在宽敞的广场上嬉闹玩耍,妇女们伴(bàn)着欢快(huānkuài)的音乐舞动着身姿,老人们聚在一起听戏聊家常,到处是欢声笑语,一幅幅温馨和谐、生动多彩的乡村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……在花园口镇,这样(zhèyàng)的场景比比皆是。
在扮靓“面子”的同时(tóngshí),花园口镇更注重“里子”提升。
近年来,该镇以文明(wénmíng)村镇创建为抓手,用足用活(yònghuó)“家门口”资源优势,依托(yītuō)9个村(社区)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农家书屋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,积极开展“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基层”等各类宣讲活动(huódòng)40余场;
镇、村(cūn)成立多支志愿服务队,常态化开展(kāizhǎn)(kāizhǎn)移风易俗、民生服务大集市、环境卫生整治等(děng)志愿服务活动(huódòng)300余次;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,结合春节、元宵、清明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阳等传统节日,组织开展插花、包粽子、做花灯等主题(zhǔtí)实践活动200余场次;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,大力挖掘先进典型,开展“乡村光荣榜”“星级文明户”“文明家庭(jiātíng)”“美丽庭院”等选树宣传活动,提振乡村精气神,营造文明幸福生活氛围。
聚焦“新治理” 激活(jīhuó)“文明之泉”
花园口镇把党建作为引领文明建设的“红色引擎”,依托党建引领网格(wǎnggé)化基层(jīcéng)治理,号召辖区140余名网格员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“事事抓到实处”的执行力,在(zài)精细管理、网格分包等基层治理前沿工作(gōngzuò)中奏响“为民服务、温暖人心”的和谐曲。
据悉,该镇已成功试点开展“诉调、警调、访调”融入网格化平台,利用网格长及民调员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等优势,全年归集矛盾纠纷事件359件,化解(huàjiě)率98.3%,将风险事项化解在基层(jīcéng),将和谐稳定在基层,以基层党建的“针”,穿起(qǐ)社会治理(zhìlǐ)的“线”,将党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,切实凝聚起文明建设(jiànshè)的强大合力。
聚焦“新风尚” 厚植“文明之根(zhīgēn)”
一直以来(yǐlái),花园口镇就有重视教育、重视人才的好传统,为辖区优秀高考学子专门设立“惠风花开”奖金,累计奖励优秀学子141名、39万余元,并连续(liánxù)11年开展优秀高考学生座谈(zuòtán)活动,引导新生代青年懂得感恩、保持(bǎochí)初心、心系家乡、回报社会,号召全镇学子以他们(tāmen)为榜样,脚踏实地,努力拼搏,在全镇营造了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,推动精神文明建设,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上(xiàngshàng)向好。
同时,该镇结合乡村振兴,把深化移风易俗、树立(shùlì)文明(wénmíng)新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,完善村规民约(yuē),将移风易俗、文明乡风、家风传承(chuánchéng)等理念融入村规民约,强化村规民约的约束性、引导性,切实让村规民约“约”出文明新风;成立移风易俗领域集中整治工作专班,通过实地走访、座谈调研等形式(xíngshì),对辖区8个村进行(jìnxíng)全面摸排,充分发挥红白(hóngbái)理事会的积极(jījí)作用,制定红白宴请标准10余条,持续完善“一约四会”村民自治制度,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当地农村红白事,有效遏制陈规陋习,让群众从移风易俗“见证人”成为“主体人”,从文明新风“旁观者”成为“参与者”再到“传承者”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思想(sīxiǎng)保证(bǎozhèng)和精神力量。
一个个和谐美丽的村庄、一座座(yīzuòzuò)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、一户户幸福和美的文明家庭(jiātíng)……如今的花园口镇,道路更加宽阔平坦,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,农村(nóngcūn)人居环境不断提档升级(shēngjí),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美丽画卷正在该镇徐徐展开。
“花园口镇的生态资源(zīyuán)和文化资源都非常丰富,我们(wǒmen)将依托(yītuō)沿黄这一优势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,培育文明向上的和谐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(chúnpǔ)民风,推动农业全面升级、农村全面进步、农民全面发展,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”花园口镇党委负责人说。
乡村振兴,乡风文明(wénmíng)是“催化剂”。花园口镇坚持将推进移风易俗、培育文明乡风作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(de)(de)重要抓手(zhuāshǒu),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入手,用乡风文明“软实力”筑牢乡村振兴“硬环境(yìnghuánjìng)”。下一步,该镇将着力擦亮乡风文明“底色”,塑造乡村振兴之“魂”,因地制宜,顺势而(ér)为,不断提振群众精气神,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。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