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秉持长期主义,苇沟村打造泰北“黄精村”

体育正文 20 0

秉持长期主义,苇沟村打造泰北“黄精村”

秉持长期主义,苇沟村打造泰北“黄精村”

小满时节,站(zhàn)在苇沟村北截子的(de)一处山坡上,面前的田垄里鸡头黄精成行连片,直挺的叶片尽染新绿(xīnlǜ)。这些茁壮的幼苗,在这里经历了两个春秋。 2023年春天,经过数月沙藏处理的种子,被均匀播撒在育苗大棚里。花谢花又(yòu)开(kāi),一年又一年。当第三个夏天到来的时候,这一批(yīpī)鸡头黄精种苗更加茁壮。 苇沟村位于济南南部山区,与山东药乡国家森林公园为邻。2025年7月黄精种苗出圃,将(jiāng)是该村近年发展(fāzhǎn)林下中草药种植的重要(zhòngyào)阶段性成果,其预期(yùqī)产值上百万元。对村党支部书记孙茂财来说,这也算是看见“回头钱”了。 时间是最好的(de)见证者。从最初种(zhǒng)菊花、办菊花文化节,到黄精种子育苗获得成功,再到引种长白山人参,苇沟村过去七年一路走在(zài)中草药种植(zhòngzhí)、发展林下经济的大道(dàdào)上。“前面一直在投入,看不到什么回报。”在苇沟村乡村运营师尹一帆看来,村里发展中草药种植项目,秉持的是“长期主义”,得益于孙茂财书记带头默默坚持。 鸡头黄精俗称鸡头参,“泰山四大名药(míngyào)”之一(zhīyī)的(de)(de)泰山黄精,便属于鸡头参。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,具有喜阴、耐寒、怕干旱(gānhàn)的特性。因此,在湿润荫蔽的环境下,植株生长良好。地处泰山北麓、药乡之邻的苇沟村,周边山场林地土层较厚、富含有机质,而且壤土排水、保水性能比较好,非常适合鸡头黄精的生长。 “今年(nián)7月份就可以出圃了,共有80万株到100万株种苗。”孙茂财告诉农村大众记者,2025年育苗面积又增加(zēngjiā)了20亩,预计两年多以后出苗(chūmiáo)在500万株以上,可以满足(mǎnzú)上千亩林下黄精种植的需求。 刚开始(kāishǐ)的时候,孙茂财听人说,黄精育苗过程中不能多浇水。但经过实践摸索,他得到的经验恰恰相反,“一定(yídìng)要保持土壤湿润”。为此,苇沟村中草药种植(zhòngzhí)专业合作社在2025年升级了喷灌(pēnguàn)及加压设备,以保证育苗基地浇水均匀有效。 这样一来,土壤的湿度更有保障,可明显提高黄精(huángjīng)种苗(zhǒngmiáo)的出苗率(chūmiáolǜ)。据记者了解,之前浇灌条件相对(xiāngduì)差一些的山坡地,出苗率不到60%。“如今,每块地的出苗率都在90%左右,是有把握的。”孙茂财说。 从2018年孙茂财试种泰山贡菊(gòngjú)开始,苇沟村通过开发利用村内闲置土地、流转本村及周边村庄土地650余亩(yúmǔ),历时7年接续发展林下中草药(zhōngcǎoyào)(zhōngcǎoyào)种植,现已形成涵盖农业种植、生产加工、电商销售和康养等板块的中草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。 比如,成(chéng)熟黄精叶嫩芽可加工成黄精叶茶,年均(niánjūn)亩均产值约(yuē)1500元。去除成本,年均每亩净利润超6000元。“我们今年回收黄精叶500斤,通过炒制加工后,产值可达30万元。”尹一帆介绍,合作社自主生产的(de)泰山黄精六味丸(wán)、黄精丝茶、黄精零食等多款健康食品已在线上销售,正在研发基于黄精发酵工艺的黄精黄酒、黄精酱油(jiàngyóu),以及清饮食系列的泰山黄精燕麦粥等。 不止于(yú)此。在苇沟村的幽林之中,不仅种植有泰山鸡头黄精,还引种了来自(láizì)长白山的石柱参、西洋参。 人参“纯仿野生种植(zhòngzhí)” 人工种植的(de)人参称为园参,而石柱参有“园参之冠”的美誉(měiyù)。石柱参,又称柱参,是(shì)形态和药用价值最接近野山参的栽培品系。其产地在长白山余脉辽东(liáodōng)山区的辽宁宽甸,有着400多年的栽培历史。2023年11月,苇沟村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,通过石柱参专家王谷强,将(jiāng)家住长白山的石柱参迁到了泰山北麓。 “当时移栽了5-7年的石柱参苗2000多株,播洒石柱参水籽数万粒(lì)。”孙茂财介绍,同时种下了1.5万株西洋参。2024年春天,他和(hé)王谷强教授惊喜(jīngxǐ)地发现,石柱参成功在苇沟扎下了根。而且,18个月过后,成片的西洋参也(yě)展露出勃勃生机,比(bǐ)在“老家”长得还旺。 站在坡前望去,绿色掩映之间的黑色(hēisè)遮阳网泛起光影,格外显眼。遮阳网下,便是以(yǐ)圆木勾边加固的参床。这样进行林下仿(fǎng)野生种植人参,便于必要的管理,可实现规模化种植。 为了进一步模拟野生种植,孙茂财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乱草间做(zuò)了个实验:将部分石柱参苗移栽到几个不同地点,不再人工干预其生长过程(guòchéng)。“一窝一窝的,现在长得都很好!”孙茂财在草木间穿行许久,找到了几株(jǐzhū)并排生长、头顶绿色(lǜsè)蓓蕾的石柱参。 他将这称为“纯仿野生(yěshēng)种植”,而筑参床的模式则是“半野”。不管是“纯野”还是“半野”,都给出(gěichū)了很好(hǎo)的答案——在济南南部山区,石柱参这一最具野性的园参品系能够生长,而且长得很好。 “算是给南部山区适合种植人参的区域,摸索了一条可能的林下经济发展道路。”孙茂财习惯性地(dì)嘿嘿一笑(yīxiào),“如果石柱参、西洋参大面积地落户到林子里(línzilǐ),那就距离‘寸土寸金’不远了。” 按照合作(hézuò)社发展设想,下一步将与王谷强等专家加强合作,争取推出更(gèng)(gèng)多人参深加工产品。同时加强与周边村庄的联动,推动黄精等中草药种植(zhòngzhí)向更多农户延伸,形成集种植、加工、文旅于一体的“黄精村”特色产业品牌。 (大众(dàzhòng)新闻·农村大众记者 边良)
秉持长期主义,苇沟村打造泰北“黄精村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